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王迪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强调,新时代贵州青年要在党的旗帜下,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自觉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这为新时代贵州青年成长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也为新时代贵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征程上,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在党史学习育人、红色资源育人、社会实践育人上下功夫,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加强党史学习育人,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涵养青年学生思想的“教科书”“营养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精神之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为党育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从政治上入手、从思想上着眼、从青年特点出发,探索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引导青年学生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一是注重学术性涵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用学术讲历史、讲政治的能力和本领,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历史脉络紧密联系,以“大历史观”的视野,跨越百年建党历史,牢牢抓住关键历史节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的发展脉络,讲明白思想建党从无到有的实践升华,照亮和指引青年学生思想成长之路,引导青年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在接受学术性说理中熟悉历史规律、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政治定力,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自觉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二是注重故事性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用故事讲党史的能力和本领,灵活运用思想引导的各种方式方法,举办班会交流、情景模拟、研讨分享、现场感悟等育人活动,突破传统定式的说教形式,把百年党史融入时代潮流、社会变革、全球变化中,让党史故事生动起来,让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出来,引导青年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朴素真理,以小见大地滋润青年学生的心灵,在见微知著中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是注重活动性浸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增强用活动涵养思想的能力和本领,根据青年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进行精确分类,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演讲、辩论、文艺、科创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用活动触及思想灵魂,用活动促进行动转变,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目标之中,引导青年学生从树立理想目标的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实际行动做起,树立远大理想,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奋斗拼搏,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个人梦想追求转化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去。
加强红色资源育人,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有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3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可移动2500多件(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运用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蕴含的英雄典型、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为党和人民奋斗的远大理想,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一是注重用宣传宣讲弘扬红色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依托全省各地的革命纪念场、历史文物陈列馆、革命历史教育基地等阵地,紧跟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聚焦育人主题,深入开展党团组织生活、思想政治锻炼、党史学习研讨等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宣传宣讲活动,持续提升政治站位、主题质量和活动效果,充分扩大红色资源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二是注重用仪式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五四青年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入团、入党仪式,重温入团、入党誓词,合唱共青团团歌、国歌,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提升红色仪式教育的庄重感、参与感、仪式感,让青年学生在仪式教育中升化思想、触及心灵,真正领悟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使命感,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三是注重用艺术创作增强红色记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创作文艺作品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艺术演绎的形式讴歌爱国主义,深度挖掘红色精神时代内涵和思想特质,推出话剧、音乐剧、舞蹈、歌曲、文学作品等红色主题的沉浸式文艺作品,引导青年学生零距离观看、亲身体验、凝心塑魄,重温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记忆效果。
加强社会实践育人,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为贵州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指引贵州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推动全省各地形成了一批脱贫攻坚的基层样板、乡村振兴的实践基地。了解社情民情、投身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课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需求与时俱进、同向同行,紧跟时代发展、青年成长、实践创新的步伐。一是积极整合实践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紧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充分整合机关、企事业、社会和校友资源,创新校地共建、联合科研、共建共享、互促互补等方法路径,探索青年学生社会实践与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相结合、与学科专业建设相融合,促进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等工作有机结合,找准持续激活青年学生参与的动力之源,引导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社团,深入基层增长见识、锻炼本领。二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胸怀大局,紧扣国家战略,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时代课题,加强社会实践育人与服务地方发展相统一,优化社会实践的工作布局,擦亮“挑战杯”“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老品牌,打造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社会实践新品牌,着力提升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改变粗放式、随意化的工作方式,紧密契合青年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普及宣传、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等实践活动,创新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育人载体,引导青年学生走进基层社区、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厂区,在历史比较、社会观察、亲身实践中,进一步读懂时代、认识社会、了解基层。三是积极营造实践氛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系统思维,充分利用高校传统校园媒体和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两微一端”新媒体,采用闪屏、弹窗推送等青年学生喜爱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果。通过举办主题实践LOGO设计、实践感言征集、视频作品展示等校园社团活动,强化宣传选题策划,发掘富有影响力、感召力的青春故事,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坚持运用典型选树、模范示范、标杆引领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大优秀团组织、优秀共青团员、最美志愿者和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等评选活动,积极传播校园青春正能量,营造社会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本文系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20-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