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强:全面开启旅游产业化新局面 2021年6月23日《贵州日报》第七版


所在栏目:旅文智库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6-24浏览次数:258


全面开启旅游产业化新局面

张自强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需要不断探究和把握旅游业态升级中的快与慢、市场主体培育中的强与弱、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中的优与劣、闲置低效项目盘活中的增与减。


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助推智慧旅游全面升级。旅游本身就是一系列体验过程,AR、VR等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旅游体验中来,推动智慧旅游全面升级,包括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创新等全方位变革。首先,大数据助推智慧旅游营销服务。大力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通过实时的场景应用加上自媒体应用,打造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景区营销方式变革,实现旅游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其次,大数据助推智能旅游管理。“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上线以来,有力助推全域智慧旅游平台管理端和企业端建设。通过旅游大数据,对游客画像及旅游舆情进行分析,用好数字化科技创新成果,巩固“云游贵州”智旅平台商户数据采集量和覆盖面,加快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全面推开。


加快构造旅游经济全产业链,助推“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元素,产业带动性强,需要打破“门票经济”依赖,提升“二次消费”,塑造一条全产业链。首先,纵深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围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明等地方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示范园区,鼓励创新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旅游新线路。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其次,全面推进旅游与康养深度融合。依托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应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与大生态、大健康、大农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养、民族中医药康养等新业态,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打破乡村旅游同质化,打造园区式旅游康养目的地,呈现多元化康养方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景区旅游消费,带动城郊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助推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要满足旅游消费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就要求从供给侧强化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推动粗放式旅游业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提升品质。首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深化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涉旅国有企业转型,引导旅游市场主体差异化发展,强化旅游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效应。促进农旅、工旅、商旅、交旅深度融合发展,按照产业链思维,整合资源,推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优强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旅游龙头企业。其次,持续加强乡村旅游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开展中的产权改革,盘活乡村旅游发展要素,鼓励年轻农民返乡创业,积极提供创业信贷融资扶持与便利性。同时,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完善和升级乡村旅游服务与基础设施,培育和强化一批特色中小型旅游企业。


加快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助推“多彩贵州风”更加响亮。贵州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区域内与区域之间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和维护具有地方标识的独特旅游产品品牌,形成区域联动,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推广“多彩贵州风”旅游形象。首先,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与旅游精品。紧跟新时期旅游消费需求,推出一批特色研学基地、康养度假旅游基地、网红旅游打卡点、特色民宿旅游地,打造精品长征旅游线路,建设长征驿站、民宿客栈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其次,积极申报各类旅游示范区,打造旅游产品创新试验区,创造性地开发或设计各类旅游产品,带动非示范区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培育和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夜间经济,围绕城市具有特色的夜景、夜食、夜娱等内容,创建一批具有城市标识的夜游产品,助推夜游经济从时间上留住游客。


(作者单位: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 贵州大学)


Baidu
sogou